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軟件開發人員工作量評估,以及軟件開發工作量評估方法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如何準確評估開發的工作量
- 2、如何評估軟件項目的工作量(人/天)
- 3、一個軟件項目如何評估工作量和成本?
- 4、如何評估軟件開發的工作量?
- 5、如何量化衡量一個程序員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
如何準確評估開發的工作量
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先弄清楚需求,如果需求在不斷的變化,工作量是無法準確評估的,開發也不可能按照計劃進行,為了使得開發變得盡量的可控,減少后期維護的工作量,需要做到以下幾條:
1、需求方與設計人員能夠有良好的溝通
這一點其實最難,因為通常需求方可能是財務,采購,銷售,倉管,都不是開發出身,而系統設計人員一定不是財務,采購,銷售,倉管,彼此對對方的工作內容,方式都不熟悉,大家的思維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
2、設計人員有超強的學習能力
需求分析階段,設計人員需要在短時機內了解需求的每個細節,換句話說,如果需求是財務,那么設計人員就要變成一個財務,如果需求是采購,設計人員就要變成一個采購。不是對該項工作的一般性了解,而是要知道每個細節,這就要求該設計人員擁有超強的學習能力,能夠很快的理解自己從未接觸過的業務,這一點不是技術上的問題了,也不是一個剛入行的開發所能夠做到的,需要足夠的經驗。
3、數據分析能力
對應大學里的課程,應該是學好數據結構和數學建模,把具體業務轉換成純數學的東西,并且要盡可能的簡單,這點不是每個人能做到的,如果設計不當,會造成后期的不可維護,整個系統可能要推翻重來,當然,這個設計人員一定要是程序員出身,但一定不能僅僅是一個程序員,需要有足夠的經驗。
4、找一個對信息化有足夠重視的老板
如果自己做不了老板,就要找一個對信息化有足夠重視的老板,否則大部分精力可能要消耗在說服老板去實現信息化。
如何評估軟件項目的工作量(人/天)
一個工作或者是項目的工作量的評估,會牽涉到的因素確實比較多。根據經驗,羅列幾種因素,比如使用的方法或者工具、開發者的熟悉程度、以及(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對項目的理解評估人員的個性。基于各種因素考量最后出現的工作量評估會有比較大的區別。
1.使用的方法或者是工具
對于一個項目,A有些現成的模塊,B需要重新開始搭建,A和B對完成時間的評估自然不一樣。
或是對于開發一個網站,假設合理的工作量是,做前臺展示頁面需要1個月,后臺管理需要1個月。A會評估為1個月,等前臺上線之后,再同步開始做后臺管理。B可能會認為需要2個月,B認為前后臺都完成,才是工作完成。
2.開發者的熟悉程度
這個容易理解,如果是一般對語言或是技術掌握不熟悉的人,花費的時間和返工的時間、溝通的時間自然就要長一點
3.(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
公司之間的外包項目,服務方就傾向于時間長一點,考慮的因素是假設用戶需求會有一部分變化或者希望從中多賺錢。公司的部門之間也是類似,營銷部門總是希望越快越好,但是開發部門總是認為營銷部門沒有更早提出需求等等。
4.對項目的理解或者評估人員的個性
同樣一個項目,類似微信,如果1000個用戶數和1千萬的用戶數,做法上會有非常大的區別。
一個軟件項目如何評估工作量和成本?
軟件開發成本估算過程可進一步細分為軟件規模估算、工作量估算、成本估算和確定軟件開發成本等四個過程。
其中成本估算需要對直接人力成本、間接人力成本、間接非人力成本及直接非人力成本分別進行估算。
國家標準《GB/T 36964-2018 軟件工程 軟件開發成本度量規范》中建議的軟件開發成本估算基本流程如下圖所示:
國家準中的四個估算過程,層層遞進,逐步細化,最終達到科學、一致的成本估算。
一、軟件規模估算
通常情況下,規模估算是軟件成本估算過程的起點。
估算規模是后續計算軟件項目的工作量、成本和進度的主要輸入,是項目范圍管理的關鍵,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首先進行規模估算。
在規模估算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情況:
在規模估算開始前,應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類似文檔明確項目需求及系統邊界。項目需求除包含最基本的業務需求外,還應進行初步的子系統/模塊劃分,并對每一子系統或模塊的基本用戶需求進行說明,以保證可以根據項目需求進行規模預估。
依據項目特點和需求詳細程度不同,通常估算人員在選擇估算方法時應采用納入國際標準的功能點方法進行功能規模估算,在適用IFPUG或NESMA方法時,可以根據需求的粒度和管理需要,選擇預估功能點方法、估算功能點方法或者詳細功能點方法。
若當前的項目需求極其模糊或不確定,可不進行規模估算,而直接采用類比法或類推法估算工作量和成本。
二、工作量估算
在完成規模估算后,應當開展工作量估算工作,若當前項目未開展規模估算,也可直接啟動工作量估算工作。
工作量估算時,可采用方程法、類比法、類推法、功能點法:
方程法:即基于基準數據建立參數模型,通過輸入各項參數,確定估算值。
類比法:即將待估算項目的部分屬性與類似的一組基準數據進行比對,進而確定估算值。
類推法:即將待估算項目的部分屬性與高度類似的一個或幾個已完成項目的數據進行比對,并進行適當調整后確定估算值。
功能點法:從用戶視角出發,通過量化系統功能來度量軟件的規模,這種度量主要基于系統的邏輯設計。功能點規模度量方法在國際上的應用已經比較廣泛,并且已經取代代碼行成為最主流的軟件規模度量方法。
在開展工作量估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情況:
當需求極其模糊或不確定時,如果此時具有高度類似的歷史項目,則可直接采用類推法,充分利用歷史項目數據來粗略估算工作量。
當需求極其模糊或不確定時,如果此時具有與本項目部分屬性類似的一組基準數據,則可直接采用類比法,充分利用基準數據來粗略估算工作量。
對于規模估算已經開展的項目,可采用方程法,通過輸入各項參數,確定待估算項目的工作量。若客戶或高層對項目的工期有明確的要求時,在采用方程法估算工作量時,工期要求有可能是方程的參數之一。
為追求估算的準確性,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采用兩種估算方法,對估算結果進行交叉驗證,若估算結果差別不大,可直接使用兩種估算結果的平均值或以某種估算結果為準,若差別較大,需進行差異分析。
工作量的估算結果宜為一個范圍而不是單一的值。
三、成本估算
在獲得了工作量估算結果后,可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成本估算。
在成本估算過程中,應需要注意的情況:
類比法和類推法,同樣適用于需求極其模糊或不確定時的成本估算;
間接成本是否與工作量估算結果相關取決于間接成本分攤計算方式。在絕大多數組織,項目周期越長,項目組成員越多,其分攤的間接成本就越高,此時項目的間接成本與工作量估算結果直接相關;
直接非人力成本通常與工作量估算結果無關,宜單獨分項測算;
成本估算結果,也通常為一個范圍,而不是單一的值。
四、確定軟件開發成本
在《軟件工程 軟件開發成本度量規范》中,將軟件開發成本分為四類,主要是為便于對成本構成(即哪些成本屬于開發成本,哪些不屬于開發成本)進行清晰界定。
而在實際確定軟件開發成本時,通常并不是分別測定四類成本,加和后獲得總成本,而是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式確定總成本:
根據人力成本費率及工作量估算直接人力成本和間接成本之和,再加上直接非人力成本,獲得總成本;
根據規模綜合單價和軟件規模,測算出直接人力成本和間接成本之和,再加上直接非人力成本,獲得總成本。
在進行軟件的規模、工作量、成本估算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在規模估算時,應根據項目特點和需求的詳細程度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充分利用基準數據,采用方程法、類比法或類推法,對工作量和成本進行估算;
工作量和成本的估算結果宜為一個范圍值;
在進行成本估算時,如有明確的工期要求,應充分考慮工期對項目成本的影響,可以根據項目實際情況以及工期對項目的影響程度,對成本的估算結果進行調整;
成本估算過程中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別估算并進行交叉驗證。如果不同方法的估算結果產生較大差異,可采用專家評審方法確定估算結果,也可使用較簡單的加權平均方法;
在軟件項目的不同場景下(如預算、招投標、項目計劃和變更管理等)采用國家標準時,相關要求見國家標準中附錄A。
除了上述主要原則外,我們還需注意在使用基準數據時:
對于委托方和第三方,建議使用或參考軟件行業基準數據進行估算。估算模型的調整因子的增減或取值有可能隨著行業基準數據的變化而變化。
對于開發方,在引入行業基準數據的基礎上,可逐步建立組織級基準數據庫,以提高估算精度。組織級基準數據定義應與行業基準數據定義保持一致,以便于與行業基準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并持續提升組織能力。
如何評估軟件開發的工作量?
這個資深項目經理也沒法評估的吧~難題~
But個人感覺,評估軟件開發的工作量可以采用事后估量的策略。即提交之后,經過測試或試運行,需要重新回爐修改的功能點來估計。這些需要更改的部分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因需求變更導致,本身的bug,為它倆加一個比例因子,就可以衡量該項目的工作量啦。如果進一步精確些的話,則需要考慮進去時間維度了,即修改某一bug所花費的時間。
簡而言之,前期工作量多(當然工作出色,考慮地多自然算作工作量多啦),那么后期就會暴漏出的本身bug就越少,而且比較容易修改,并且需求變更時,對源代碼修改起來也會相對簡單些。
如何量化衡量一個程序員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
1. 代碼數量
可以統計代碼行數,或者字符數量。
2. 代碼質量
顯然,代碼長不等于工作量很大。不光要考慮代碼的數量,還要考慮代碼的質量。那么什么樣的代碼是高質量的呢?什么樣的代碼是“好”的呢?
“好代碼”的評判標準可能非常主觀。主流的價值觀中大概有以下標準:可讀性好(注釋不多不少,版面整潔,符合公司規則,變量名有意義等)bug 少(正確處理各種異常和錯誤)。優雅(設計優雅,實現優雅)
擴展資料:
程序員的日常工作
1.確認通過審查方案的目標,輸入數據,分析師,監事,和客戶的輸出要求的項目要求。
2.安排項目要求在編程序列分析要求;準備工作流程圖和使用計算機知識的能力,題材,編程語言和邏輯圖。
3.編碼工作流程的信息轉換成計算機語言的項目要求。
4.通過輸入編碼信息的計算機程序。
5.確認程序操作進行測試,修改程序序列和/或代碼。
6.準備寫操作指令供用戶參考。
7.保持歷史記錄,通過記錄方案的制定和修訂。
8.維護客戶的信息和保護保密的業務。
技能/資格:一般的編程技巧,分析信息,解決問題,軟件算法設計,軟件性能優化,注重細節,軟件設計,軟件調試,軟件開發基礎,軟件文檔,軟件測試。程序員其實分為很多種,大家開發的語言可能不盡相同,但是都是有他們的共同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程序員
關于軟件開發人員工作量評估和軟件開發工作量評估方法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